陳萬寶莊園群之一石龍井莊園 本版圖/重慶晨報記者 胡傑儒 攝
  困境與未來>
  古墓曾遭盜挖 莊園部分被損壞
  困境與未來>
  第六批中國曆史文化名鎮(村)名單日前揭曉,重慶有三個村鎮入圍,分別是開縣溫泉鎮、黔江區濯水鎮和涪陵區青羊鎮安鎮村。安鎮村,也是我市迄今為止唯一入選中國曆史文化名村的村莊。
  安鎮有什麼特別之處?有哪些不為人知的人文美景?今天,我們將帶你走進這裡,一起領略安鎮的風采。
  安鎮村不僅是中國曆史文化名村,也是我市首批國家級傳統村落之一。市城鄉建委相關專家介紹,安鎮村入選中國曆史名村,有5大原因。一是因為古跡多,完整地形成清代居民村落,歷史橫跨150多年;二是地形地貌、山體水系、空間佈局有傳統村落的獨特風貌;三是體現農耕文化的鮮明特色;四是藝術價值;五是有人文歷史。
  遠離城市,將原汁原味的鄉土味道保留了下來,但保護和發展也遇到了一些困境。
  11處莊園保存相對較好
  涪陵區青羊鎮文化體育服務中心主任熊中聖介紹,安鎮村的19座莊園中,有11處保護得相對較好,其餘的則因種種原因有所損毀。
  以塘坎莊園為例,由涪陵青羊場人、木工巧匠何東山,20世紀30年代擔任塘坎莊園建築掌墨師,這座建築融合中西建築工藝,成為涪陵早期中西式建築的代表作。但由於修建學校,建築逐漸被毀壞了,現在只剩下了地基。
  幾座古墓曾經遭遇盜挖
  熊中聖說,在安鎮村,不僅有“父子墓”、“婆媳墓”,也有“夫妻墓”,為研究清代的雕刻藝術、墓葬民俗,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但由於很多文物散落於鄉野,保護起來有些困難,古墓就是如此。
  “20世紀80年代,盜墓比較猖獗,安鎮村也沒能逃過一劫,”熊中聖說,比如在“夫妻墓”的石碑上,有一個手臂粗的圓孔,兩側也有盜墓的痕跡。盜墓的人打洞後,沒能將石碑取下,就通過兩邊的側門,將“夫妻墓”偷盜一空。“丟失的東西,也沒法考證。”熊中聖說起這些,很是遺憾。
  搶救性保護和發展並重
  為了保護傳統村落的風貌,加大資金投入,國家、市、區等都將投入發展和保護資金,對莊園群進行搶救性保護,完善垃圾、污水處理、消防設施等基礎設施以及對周邊環境的改善等。
  “雖然要對莊園群進行搶救性保護,但也要發展鄉村旅游”,涪陵區青羊鎮文化體育服務中心主任熊中聖介紹,以後將莊園修複之後,住在裡面的村民不搬,可以經營客棧、農家樂,發展垂釣等,預計3至5年後具備一定的接待能力。
  從涪陵城區出發,車開進一條窄窄的農村公路,一個小時後,我們到了安鎮。天下著小雨,遠處的山巒被蒙上一層薄薄的霧氣……
  青羊鎮是重慶歷史文化名鎮,南川到涪陵的古驛道,就從這裡穿過。人文氣息,一脈相承。青羊鎮的安鎮村,則有大小文物保護點近40處,被稱為“莊園之鄉”。這裡不僅有眾多古老莊園,也有保存完好的百年石橋、明渠、暗溝、古井,和原汁原味的農耕文化風景。
  莊園群 橫跨150多年
  安鎮村被稱為“莊園之鄉”,這裡究竟有多少處莊園?涪陵區青羊鎮文化體育服務中心主任熊中聖介紹,安鎮村的莊園多達19處,橫跨150餘年的歷史。
  “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這是明代戲劇家湯顯祖的千古絕唱。一個與徽州相隔千里的村落,徽派建築風格的宅院卻在此已隱匿了150餘個春秋,這就是陳萬寶莊園群。150年前,川東首富陳萬寶因此地山水秀麗、氣候宜人,定居於此。隨後的80年時間里,陳萬寶及其子孫在青羊鎮安鎮村方圓1公里範圍內,修建了大大小小莊園14處。
  石龍井莊園始建於1862年,是陳萬寶莊園群中歷史價值最高、建築最精妙、保存最完好的。它是陳萬寶二兒子陳榮達的居所,有120餘間房。在莊園的荷花園中有一口虎腳蓮花鼎式花缸,整個花缸恰似一朵盛開的八瓣蓮花,蓮葉上脈絡分明,柔美動人,讓人宛如置身荷塘,是莊園的鎮園之寶。
  朝門莊園是陳萬寶曾孫陳世哲的宅院,修建於民國時期,中西合璧。大門上方自題“止廬”二字,陳世哲是一個開明的進步紳士,自籌經費辦一所學校,取名為“華南學園”,專收貧困子弟,免費就讀。
  其他的李家灣莊園、戴家堰莊園、石壩莊園、塘坎莊園、嵐埡田莊園、牆垣莊園等,也分佈在安鎮村鄉野之間。
  石拱橋 竟藏在居民家中
  在安鎮村,有著眾多古老的石拱橋,歷史悠久的已有上百年,跨於溪水之上、鄉道之間。這些石橋,也對研究清代橋梁建築有著重要意義。
  饒家凼石橋的兩端,是長長的石板路、青石梯,歷經了百年歲月,橋身已長滿了青苔。但厚實的石塊,讓石拱橋依然堅固。現在,依然是村民的必經之橋。
  而文武橋竟然“藏”在居民家中,這背後有什麼樣的故事?
  熊中聖帶著重慶晨報記者,來到安鎮村村民李強家中。李強拿出鑰匙,打開緊閉的木門,拿著一支電筒,穿過堆滿木柴的地下小屋,在一面石牆前停了下來。“就是這裡了。”李強指指面前說。藉著微弱的電筒光,記者看到面前的石牆上,有一個彎彎的石拱,石拱之上,刻著“文武橋”三個字,灰塵泥巴糊滿橋身,但還可辨認出來。
  “為啥石橋會在家裡,我也說不清楚。”李強撓撓頭說,這個老房子是其父親30多年前修的,“可能是當時修房子找不到地方,就在小橋之上修起了房。”
  文武橋是石制單拱橋,清咸豐六年(1856年)建成,距今已有150多年。找到這個古橋很不容易,熊中聖曾翻到資料上有文武橋的記載,但一直找不到,一度以為已損毀。直到幾年前,才聽居民說在李強家的柴房裡看到過類似石橋的東西。這個消息讓熊中聖非常興奮,到李強家中尋訪,這座古橋才得以找到。
  本組文/重慶晨報記者 蔣艷
  青羊鎮上茶馬古道邊的青羊浮雕
  淳樸的安鎮村村民
  更多新聞>
  去通遠門看南宋時的炮彈
  南宋老鼓樓衙署遺址出土文物首次亮相通遠門城樓
  藏在居民家中的文武橋
  重慶晨報訊 (記者 李晟)你見過南宋時期重慶人防守時所用的炮彈嗎?昨天,2014渝中區“5·18國際博物館日”暨文化遺產宣傳月活動,在渝中區通遠門城門旁拉開帷幕,位於望龍門的南宋老鼓樓衙署遺址出土文物首次亮相通遠門城樓之上。
  昨天展出的石制炮彈一共有4枚,據渝中區文管所工作人員介紹,這些炮彈出土於2010年7月,每顆石制炮彈,直徑約15釐米,重兩三公斤。
  工作人員說,這種石炮彈由投石機發射。
  專家介紹,南宋老鼓樓衙署遺址發現的這批石制炮彈用砂岩打制,鏨痕細密,個體渾圓,做工非常精緻。炮彈的發現地位於餘玠帥府。專家判斷,這批炮彈當時可能主要是用於帥府衙門展示,起威嚇等作用。
  作為渝中區文化遺產重要組成部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齊齊亮相通遠門,市民們不僅可以聽到川江號子、古琴演奏,還可品嘗到王鴨子、德元酸梅湯、正東擔擔麵等非遺美食。
  安鎮雜記>
  在這裡 你可體驗原味鄉土味道
  石板路、古井、石堡坎、石碉樓、明渠、暗溝、糧倉、釀酒作坊……讓安鎮村充滿了原汁原味的鄉土味道。
  寬大的石板路,連接著各座莊園。如今,扛著鋤頭的農夫,會從石板路上走過,和田地、山丘形成一幅郊野畫捲。
  以前,為了防洪排澇,澆灌莊稼,安鎮村裡建起了眾多的明溝、暗渠,有的從田邊經過,有的就在古橋之下。用長長的條石砌成,有的長達數公里。
  石碉樓位於重慶市涪陵區青羊鎮安鎮社區二組,是嵐婭田民居的附屬建築,整座建築的占地面積為1177.3平方米。它建於民國十二年(1923年),由陳萬寶第五代孫陳世輔修建完成,歇山式結構,三合院。這座碉樓於1987年3月3日第二次文物普查中被髮現。石碉樓的發現,有助於研究涪陵區民國時期的建築。
  ?宋代炮彈長啥樣請掃描該魔扣。  (原標題:安鎮 安好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tduhryfvwem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