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7月6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在一汽大眾成都分公司參觀。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 攝
  參考消息網7月7日報道 據臺灣“中央社”7月6日電,經濟是默克爾此行與李克強會談的重要議題。
  中國大陸是德國在亞洲最重要的貿易伙伴,也是德國產品在歐洲以外地區,僅次於美國的重要外銷市場。2013年德國與中國大陸的雙邊貿易額約1400億歐元,其中德國的出口值達670億歐元,進口值達730億歐元。
  德國汽車產業在中國大陸有龐大的投資。德國副總理加布里爾上任後的首度中國大陸之行就特別安排在4月北京汽車大展期間。近年來除了汽車銷售量年年增加,德國汽車公司與中國大陸企業合作研發電動車也很有進展。
  另外,中國大陸是德國機械產業最重要的海外市場。2008年到2009年全球金融風暴及歐債危機爆發以來,德國機械產業的外銷市場重心移向亞洲,中國大陸市場對於德國業者愈來愈重要。
  德國《法蘭克福彙報》網站7月5日刊登題為《中國的黃金時代結束了嗎?》的報道稱,在中國歐盟商會最近進行的一項調查中,2/3規模在1000人以上的歐洲企業認為中國的“黃金時代”結束了。
  生意越來越難做,主要原因是中國人揮起貿易保護主義大棒,加大了外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難度,以此幫助本國的國有企業上位。德國機械製造商福伊特集團總裁和作為德國經濟界傳聲筒的德國經濟亞太委員會主席胡貝特·林哈德抱怨說,中國人可以在德國收購一切企業,比如普茨邁斯特公司,而德國人在中國就被強迫成立合資企業。德國經濟界已在默克爾總理訪華前向其適度施壓。從德國政府圈也傳出消息:“同等待遇是核心問題。”
  當中國人在機械製造等德國傳統行業迎頭趕上之時,德國卻越來越依賴中國。德國人擔憂地註視著早已不再是兩位數而是徘徊在7%到8%之間的中國經濟增速。
  儘管如此,中國仍是穩定的保證,大眾汽車集團總裁溫特科恩說。德國企業家總喜歡強調,中國的綠色浪潮為德國環境技術提供了機遇。德國總理也將訪問尚未完全開發的西部地區則表明:中國還能提供很多機遇。
  據英國《衛報》網站7月4日報道,隨著德國總理默克爾5日率領一個企業老總組成的代表團起身前往中國,它強烈地提醒著人們中國對德國製造的奢侈品的胃口。
  從經濟上來說,這兩個工業巨頭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互相依賴。自從經濟危機導致歐洲對德國出口產品的需求下降,中國一直是西門子和大眾公司產品最重要的新興市場。此次這兩個公司的總裁都在默克爾的訪華代表團之中。
  政治上的善意對於為中德之間的大訂單鋪平道路來說至關重要。
  此外,人們對德國工業對中國出口市場的依賴越來越擔心。
  據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的漢斯·孔德納尼說:“有一種越來越深的感覺就是德國與中國的密切關係可能會變得非常麻煩。”
  【延伸閱讀】
  外媒:默克爾訪華延續中德“黃金十年”
  2014-07-06 07:20:00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德國總理默克爾抵達成都,走下飛機弦梯。
  參考消息網7月6日報道 德國《新德意志報》網站7月4日刊登題為《以中國的方式“走向西部”》的文章稱,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將以6日訪問中國西南省份四川的省會成都,開啟她上任以來的第七次訪華之旅。
  四川是中國改革開放奠基人鄧小平的故鄉,在中國傳統上被視為“富饒之鄉”。德國總理訪問成都也象徵著北京中央政府的“西部大開發”戰略,即對中國西部內陸地區實施經濟開發。
  擁有1400萬人口的成都深居內陸,現在卻擁有最好的國際交通連接。除飛機航線外,從2013年4月開始,這裡每周都有一班特快列車向歐洲運輸貨物。目前,已有約160家德國企業在成都開設分部,其中包括大眾汽車公司的一家大型工廠。大眾汽車目前超過五分之一的銷售額來自中國。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德國總理默克爾專機抵達成都雙流機場。
  中德對話論壇——兩國間的民間磋商機制——7月在成都舉行。來自政治、經濟和學術界的代表將就兩國在創新和教育領域的合作機遇展開討論。
  今年3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德國期間,兩國領導人達成協議,將雙方關係提升為“全方位戰略伙伴關係”。目的是顯著推進兩國的更廣泛合作。德國是中國在歐盟最重要的經濟伙伴,中國也是德國第三大貿易伙伴。
  根據德國政府消息,默克爾將於7日在北京與中國領導人就“地區和國際政治”問題進行討論。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德國總理默克爾專機抵達成都雙流機場。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7月4日刊登題為《默克爾訪華力爭延續“黃金十年”》的報道稱,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將於周末在一些專家的警告聲中開啟她的第七次訪華之旅,隨行人員包括德國商界高層。調查顯示,與其他歐洲國家的商界高層相比,德國商界高層對中國的樂觀情緒仍很明顯。有專家警告說,中德貿易往來快速增長的“黃金十年”也許正在終結。
  與在共產黨東德長大的很多人一樣,默克爾女士也是旅行狂。作為一位受過訓練的科學家,她對創新也很感興趣。在中國時,她總是訪問北京和至少一個外地省份,以直接瞭解合資企業以及中國的新研究項目和新企業。
  此次中國之行的首站是位於西部的四川省會成都。政府官員指出,四川省人口幾乎與德國的人口相當。在結束對成都的訪問後,默克爾將飛往北京。
  與其他歐洲國家的商界相比,德國商界也更加相信對華投資物有所值。歐洲商會和德國方面進行的調查顯示,由於中國國內成本上升,中國企業發起競爭,且市場準入方面存在問題,很多歐洲人正在尋找其他市場。據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介紹,今年以來希望擴大在華業務的歐洲企業所占比例已從一年前的86%降至57%。該中心本周表示,德國商界“要樂觀得多”。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德國總理默克爾抵達成都。
  該中心主任塞巴斯蒂安·海爾曼說:“這是雙邊關係的黃金十年。”但他指出,以後可能會遇到麻煩。
  德國專家表示,中國展開的反腐運動已導致中國市場的法國奢侈品銷量大幅下滑。
  專家還指出,中國公司的發展非常迅速,對德企形成的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
  德新社7月4日發表題為《北京期待默克爾訪華》的消息稱,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的訪華次數超過歐洲其他任何現任領導人。默克爾將於周末開啟就任總理以來的第七次訪華之旅。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默克爾。(資料圖)
  對2005年以來一直擔任德國總理的默克爾來說,建立全面的中德外交關係是一個核心問題。兩國官員的頻繁互訪表明,中方持相同看法。
  中國是汽車等德國出口產品的重要市場,也是德國的重要消費品供應國。作為中國和美國之間的調解人,德國也越來越自信。中國的實力不斷增強,美國的亞洲盟國對此高度警惕。
  將於6日開始的默克爾訪華之旅將在7日達到高潮,屆時她將和中國領導人在北京舉行政治會談。訪問將於8日結束。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默克爾。(資料圖)
  中國和德國都喜歡搞慶祝活動,已將明年定為“中德創新合作年”。
  這聽上去無傷大雅,但一些棘手的問題有待解決。中國可能會將創新與科技聯繫起來,而德國可能會強調創新應包括法律制度、社會福利制度和教育制度現代化。
  【延伸閱讀】
  德媒:中德關係超越“熊貓外交”
  2012-08-25 10:05:00
  參考消息網8月25日報道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23日宣佈:應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邀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將於8月30日至31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德新社報道稱,將有7位內閣部長和2位國務秘書隨團前往北京,參加第二輪中德政府磋商。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片:大熊貓幼仔依偎在母親的懷裡睡覺。
  報道指出,訪華代表團成員包括外交部長韋斯特韋勒、財政部長朔伊布勒、經濟部長勒斯勒爾、環境部長阿爾特邁爾以及重要的經濟界代表。
  2011年6月,兩國政府成員首次在柏林舉行磋商,這種全面磋商本來計劃每兩年舉行一次,但中方希望將會晤提前。
  8月30日在北京舉行的對話結束後,默克爾將和溫家寶於31日一起參觀天津空客工廠。報道稱,歐盟對航空公司征收氣候保護稅引發了中歐爭端,中國總理此次訪問裝配車間可被視為緩和緊張關係並希望進一步合作的信號。
  德國之聲電臺網站刊文稱,中德兩國關係已經超越了被稱為“熊貓外交”的階段,兩國在40年的外交關係中合作十分緊密,而兩國舉行的政府間磋商就是這種緊密關係最明顯的體現。到目前為止,德國僅僅與為數不多的國家保持著這種密切的交流方式。
  歐洲是中國在全球最大的貿易伙伴,而德國是中國在歐洲最重要的貿易伙伴。同時,中國是德國在歐洲以外繼美國之後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國。德國機械製造和汽車製造業的銷售在危機纏身的歐洲國家已經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但對中國的出口仍然興旺。德國特裡爾大學的中國問題專家塞巴斯蒂安·海爾曼教授認為,經濟已成為兩國關係的重要議題。
  但報道認為,中德並非在所有政治領域團結一致。在外交政策上,德國和中國就有不同看法。德國外交政策協會研究所所長埃伯哈德·桑德施奈德說:“事實上,舉行政府間磋商是重要的,這種對話形式無疑在中國也得到了積極響應。當然這並不意味著,通過這樣一個高級論壇就能解決所有問題。但顯然,這個政府間高層論壇就是為問題尋找解決方案,也許人們遲早能找到答案。”
  【延伸閱讀】
  德報:德國車企高管紛紛秀中文 討好中國市場
  2014-04-22 17:28:33
  參考消息網4月22日報道 外媒稱,北京車展異常火爆,而西方汽車製造商仍然將中國視為未來市場,競相討好中國顧客。雖然有人指出對中國市場依賴過度存在風險,但德國汽車製造商毫不在意,他們的工廠都在滿負荷運轉。
  據德國《世界報》網站4月21日報道,2014北京國際車展的門票像頂級體育賽事門票一樣在黑市上交易。《京華時報》的抽樣調查顯示,“黃牛”給每張票開出高達700元人民幣(約合85歐)的價碼。而車展門票的正常售價是大約12歐元。
  4月20日車展開幕第一天,路面上出現了數小時擁堵,地鐵現在加開了前往展覽中心的車次,主辦方預計觀眾人數將創下紀錄。中國的汽車熱持續不減。霧霾、限行和缺少停車位都沒有嚇退汽車迷們。
  報道稱,對西方汽車製造者而言,中國仍是核心的未來市場。從北京車展上也能看出這種效應。來自歐美的汽車廠商試圖爭奪市場份額,特別是嘗試說中文和討好中國。
  戴姆勒汽車公司董事長迪特爾·策徹在中國生肖馬年再次自豪地指出“Benz”品牌在中文里的意思是“奔馳”。
  寶馬汽車公司中國區總裁卡斯滕·恩格爾更容易使用中文。因為該品牌的中文名意為“珍貴的馬匹”。恩格爾對《中國日報》說,寶馬公司在2014年馬年將推出多款專門為中國市場量身打造的限量版車型。
  市場“領頭羊”大眾汽車公司也說起了中文。中國區總裁約亨·海茨曼稱大眾集團的新戰略是“以人為本”。
  報道稱,德國汽車製造商並不認為它們對中國市場日益增長的依賴存在危險。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的分析師最近調查發現,德國汽車製造商和零配件供應商的在華業務不久後將占到其營業總額的1/3。
  但德國汽車廠商的工廠仍在滿負荷運轉,來自中國“內陸地區新百萬人口城市”的需求不斷增加。奧迪汽車公司董事長魯珀特·施特德勒表示,“不進入中國市場”的風險更大。
  不過,中國媒體註意到了德國廠商對中國客戶的“強烈依賴”。《中華工商時報》4月21日報道說,很多觀察家將之視為“不正常”現象。
  德國廠商希望中國人能盡可能長期地對自己保持好感——它們同時也盡可能迎合中國人的口味。
  但競爭對手也學到了這個訣竅。2014年底,新近在華生產的福特Escort將上市,這是一款帶有中國元素的緊湊級車型。比如,該車的頭燈被設計成了在中國寓意幸運的數字“8”造型。(編譯/焦宇)
  【延伸閱讀】
  德媒:中國取代德國成大眾汽車最重要銷售市場
  2014-02-23 11:42:20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片:2013年10月24日拍攝的上海大眾寧波分公司外景。當日,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建成暨首輛轎車下線儀式在浙江寧波杭州灣新區舉行。新華社記者韓傳號攝
  參考消息網2月23日報道 德媒稱,2013年,大眾汽車公司營業收入達到1970億歐元,比2012年的1927億歐元增加了2.2%。中國早已取代德國成為該公司最重要的銷售市場。
  據德國《商報》網站2月21日報道,隨著最後一個季度強勢收官,歐洲最大的汽車製造商大眾汽車公司在2013年又取得了新的業績紀錄。該公司全年息稅前利潤為117億歐元,比2012年增長1.5%。這是該公司21日在沃爾夫斯堡舉行的監事會會議上宣佈的。
  2013年大眾在中國售出了327萬輛汽車,超過其他任何製造商。該公司旗下高端品牌奧迪汽車也主要依賴中國市場實現增長——目前三分之一的奧迪汽車是在中國市場銷售的。
  目前似乎還看不到增長會結束。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提供的數據,2013年中國市場共銷售了2198萬輛汽車,同比增長14%。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汽車研究所甚至預計,到2025年全球三分之一的新車將在中國銷售。
  報道說,大眾汽車公司想從這塊蛋糕中繼續分得一大塊。為此該公司打算大幅擴大在華生產:大眾計劃在全球新建10座工廠,其中有7座在中國。它打算到2018年為擴大在華生產投資182億歐元。
  但中國市場仍然存在一個風險:目前中國的特大城市都在忍受著巨大的交通壓力。為了減少空氣污染,中國各大城市都限制上路新車的數量。中國首都申請新牌照的人絕大部分都空手而歸。
  為了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大眾必須讓歐洲和美國的業務重回正軌。
  【延伸閱讀】
  德報:德國啤酒在中國市場瞄準最高收入人群
  2014-03-04 07:50:44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20141月17日,在德國柏林舉行的2014柏林國際綠色周開幕活動上,一名游客參觀柏林啤酒瓶展覽。 全球最大農業、食品與園藝展——柏林國際綠色周17日正式開門迎客。新華社記者張帆攝
  參考消息網3月4日報道 德報稱,中國早已躍升為世界最大的啤酒市場,而德國啤酒商也逐漸發現了中國市場。繼汽車業和機械製造業之後,啤酒商現在也寄希望於中國。2005年,德國啤酒商僅向中國出口啤酒250萬升。2013年,德國對華出口啤酒逾1億升。
  德國《法蘭克福彙報》網站3月2日報道稱,金融危機和歐元危機令德國啤酒向歐洲內部市場的出口大幅減少。困境促使德國啤酒商將目光投向遠方。德國向非歐盟國家出口的啤酒有五分之一賣到了中國。
  德國啤酒在外國的開路先鋒是柏龍啤酒。這家企業僅在中國就有16家店,幾周後還有兩家將開業。那裡賣的是什麼?巴伐利亞的啤酒文化。典型的巴伐利亞式酒館出售啤酒和豬肘。“我們為顧客提供典型的德國氛圍”,柏龍啤酒屋咨詢公司總經理於爾根·申克說。
  “我們的啤酒屋有很好的利潤空間,因為我們立足於高端市場”,申克說。德國啤酒在中國餐廳里的售價往往3倍於在德國的售價。雖然中國人當中只有收入最高的那10%才能消費得起德國啤酒,但申克說:“這一階層對價格不敏感。在上海這樣的大城市,10%仍然意味著較大的目標顧客群體,同整個慕尼黑的規模差不多。”  (原標題:境外媒體:德國對中國市場依賴加重令人擔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tduhryfvwem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